
牙齒美學

牙周病有哪些症狀? 牙齒鬆動前,認識牙周病4階段
在牙科醫師的臨床經驗中不難發現,牙周病在台灣成年人中的盛行率高達8成以上。牙周病如同高血壓和糖尿病一樣,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,對許多台灣人來說,這已成為普遍的牙齒問題。當牙周病發展到嚴重階段時,患者可能面臨牙齦化膿腫大,甚至牙齦萎縮導致牙齒脫落的危險。正如星采牙醫醫師所指出的,牙周病在初期和中期常常症狀不明顯,許多病人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延誤了病情。
星采牙醫醫師的病例中曾有一位年輕患者,僅因為刷牙時流血而就診,結果發現已經是中度至重度牙周病。這類患者多半是基因型牙周病,由於先天基因導致對牙周細菌抗體的缺乏,一般人需十年才會發生的破壞,他們可能在一兩年間就已經進展到嚴重的程度。根據星采牙醫醫師的觀察,台灣至少有5%的基因型牙周病患者,因此,她特別強調不要輕忽牙齒清潔,若有刷牙出血等問題應及早就醫。
牙周病4大高危險族群,最好半年洗牙1次
牙周病通常由牙結石引起,醫師會根據病患的牙周囊袋深度來判定病情的嚴重程度。初期牙周病通常不會有疼痛感,但若發現牙齦呈現鮮紅色且容易流血、紅腫,或是出現口臭,應提高警覺。一旦牙齒開始搖晃或疼痛,病情已屬於嚴重階段,治療難度增加。
在星采牙醫醫師的豐富臨床經驗中,她發現高風險族群包括有家族遺傳史的患者、更年期女性、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。因此,星采牙醫醫師建議一般民眾應該定期洗牙,以預防牙周病,高危險族群或曾有牙周病史者,應每三至六個月回診追蹤,以維持良好的牙周健康。
牙周病不會自己好,且有復發與傳染危機
星采牙醫醫師指出,牙周病的致病原因多種多樣,通常與不良生活習慣密切相關,如抽煙喝酒、熬夜、藥物影響、工作壓力、營養不良,甚至是遺傳基因等因素。有些人誤以為牙周病會自癒,實際上不會,而且還有復發的風險。
初期的牙齦炎(牙齦輕微流血、紅腫)時,牙根及牙齦尚未嚴重受損,經由專業醫師的評估與檢查,配合定期洗牙和正確的潔牙方式,情況能夠有所改善。
然而,若牙齦和齒槽骨已經遭到損害(中、重度牙周病),則需要通過傳統或水雷射手術來去除發炎組織,以控制牙周問題。
>>>水雷射介紹看這裡,短恢復期精準去除牙周囊袋內的細菌、發炎組織與牙結石
此外,牙周病的病理特徵主要是發炎,牙菌斑是誘發宿主發炎的病因,當中的特定細菌會造成牙周破壞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些細菌可以透過唾液傳染給伴侶或共同生活的家人,因此,一人得病,親密接觸者的罹病機率也會大幅增加。星采牙醫醫師曾經接待過一對夫妻,妻子因為牙周病前來就診,經過檢查後,發現丈夫也有類似症狀,這再次提醒了我們牙周病的傳染可能性。
•本文所刊檔案照片皆為經當事人同意使用,非當事人同意之檔案照片皆有完善保護程序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