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細胞治療

再生醫療二法是什麼?簡單了解細胞治療的法律小歷史
(圖源:canva)
近幾年來,無論是常態的流感、各類癌症或是新冠疫情,都讓人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轉變。這些健康危機促使醫療體系從「治療」邁向「預防」,並使各界醫療專家們再次反思:現有的醫療是否還能有新的可能性?讓民眾在面對絕症與未知之病種時,能有更多種的治療參考面向。
特管辦法通過,推動細胞治療進入台灣醫療
衛福部於2018年9月通過特管法,開放通過核可的醫療單位使用細胞治療技術,其適用對象包括:
1. 自體免疫細胞治療:可用於標準治療無效的癌症病人、及實體癌末期病人。
2. 自體軟骨細胞移植:用於膝關節軟骨缺損。
3. 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:用於大面積燒傷及困難癒合的傷口。
與其他治療相同的是,細胞治療仍需依醫療法規定進行人體試驗,但經特管辦法修正後,國外已施行、風險性低,或已經於國內實施人體試驗累積達一定個案數的細胞治療項目,可開放使用於符合適應症之臨床治療個案。
除此之外,特管法也有訂定相關規定,確保施行細胞治療的醫療機構,每年需提出年度施行結果報告,並公開相關資訊於衛福部的網頁,以確保各院所之施行品質,並保障病患的權益。
(圖片來源:全國法規資料庫)
「再生醫療法」及「再生醫療製劑條例」草案通過,為細胞治療埋下新的里程碑
所謂的再生醫療,指的是利用細胞、基因的技術來治療病患。與常規的藥物、化學治療不同,該療法是將人為加工後的「人類細胞」輸入病患的身體之中,使病患生長出其所需細胞(如膝軟骨),或是攻擊病患體內的病變細胞(如癌細胞)等。由於台灣目前只開放自體細胞移植,因此病人只可提取自己的細胞,由專業的細胞培養實驗室進行活化與增值,再由負責的醫療院所輸入回體內,以達到治癒、增生的療效。
在癌症治療上,由於病人的免疫T細胞無法正常運作、辨識癌細胞,因此在進行細胞培養時,實驗單位會讓免疫細胞重新認識癌細胞、恢復其該有的功能,再輸回患者體內時,便會恢復運作開始攻擊癌細胞,突破傳統藥物或開刀無法達到的療效。
而基於免疫細胞是由自身進行提取,患者並不會有排斥的問題,在使用上風險相對較低,也成為病患的其中一項治療考量。
而在維護病患權益方面,於「再生醫療法中」明確規定:非醫療機構不得執行再生醫療,且醫療機構應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。若民眾有細胞治療的需求,可到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進行確認,尋找衛福部核准的醫療院所,才能獲得保障。
在醫學不斷進步的時代,過往的不治之症或許也有新的可能性,為病患帶來一絲曙光。在追求新的治療方式的同時,也要注意法律上的規範,並尋找正規的醫療單位,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,防範其他風險、避免後續治療上的問題。
•本文所刊檔案照片皆為經當事人同意使用,非當事人同意之檔案照片皆有完善保護程序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