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細胞治療

自癒力提升開刀會更有效?看免疫療法如何運用在現今的癌症治療中
(圖源:canva)
隨著醫學知識越來越發達,以往近乎被視為絕症的惡性腫瘤如今也有更多療法,提供患者在治療時進行選擇。而生物科技的進步則讓治療可以上升至細胞單位,不再只著重在開刀設備的精進,也開始探討「人體」本身的奧妙,朝自癒療法的方向邁進。
什麼是自癒力?
提倡自癒療法的醫師主張身體有自動修復的機制,其中包括了免疫力、修復能力(癒合與再生能力)、排異能力與分泌調節能力等,可以在捕捉到人體的異常信號後迅速進行調節,並為自己進行治療。
與「自然療法」不同的是,自癒療法會搭配正規的醫學治療,如:開刀、放射治療、標靶藥物治療等,在治療中扮演其相輔相成的角色,而非像自然療法會規避外科手術、疫苗、服用化學藥物等,消極的逃避正規醫療的副作用。
自癒療法該如何輔助正規醫療?
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表示,自癒力的啟動必須仰賴病患本身的免疫力,但癌症患者的免疫細胞被癌症細胞壓制,或是無法認得癌細胞,因此才會讓癌細胞茁壯生長,必須仰賴放療或化療讓癌細胞死亡。
此時若是開刀取出腫瘤,本身的免疫系統依然沒有辨識該癌細胞的能力,導致往後有可能再復發,且也沒有辦法發揮抵禦的效果。季匡華醫師表示,因此,可以選擇以低劑量的化療或電療殺死癌細胞,使其在分解時釋放抗原,藉此讓身體的免疫系統辨識,產生真正的抗癌免疫力。
除此之外,也可以把病患本身的免疫細胞抽出,使其在體外進行培養、增值,認識癌細胞之後再打回身體裡,進行細胞免疫療法。
季匡華醫師更指出:免疫力是在戰鬥、發炎後,進行恢復時才能產生的,少了其中的發炎與恢復的步驟,人體就不易產生真正的抗癌免疫力。當自癒力少了醫療力,便常常無法發揮療效;而醫療力少了自癒力,也無法完全痊癒與自然修復,因此兩者的相輔相成才更顯重要。
癌細胞能被餓死嗎?破解坊間迷思
有種說法在癌症病友間廣為流傳:罹癌之後不能吃得太營養,這樣才能餓死癌細胞,但季匡華醫師卻不這麼認為。在進行癌症治療時,患者經常出現營養不良與肌肉量減少的症狀,進階導致免疫力下降,降低癌症病人的存活比率。換句話說,在癌細胞尚未被餓死前,身體已經沒有足夠的營養支撐,反倒容易引起不良的效果。
因此,無論是進行免疫療法、標靶治療還是化學治療,在抗癌期間都應該積極補充營養,並均衡飲食、避免加工類食品,才是與癌症對抗的正確策略。
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腫瘤治療科主任/季匡華
【超預防醫學.細胞治療諮詢平台】
全新平台熱騰騰上線,給你不同的線上諮詢體驗
•本文所刊檔案照片皆為經當事人同意使用,非當事人同意之檔案照片皆有完善保護程序•
